王云子

王云子

此路山高路远....
twitter
telegram
github

庄子和儒家内圣外王的区别

摘要:自古以来,关于庄子和儒家的” 内圣外王 “之分争议不断,作为一个道家术语然后来被儒家广为使用甚至奉为圭臬,因此认为儒学之理想和目标可以《天下》篇 “内圣外王” 一语概括之,儒学就是 “内圣外王” 之学。诚如南怀瑾所说:“不要以为孔子、孟子的修养,和佛家、道家不一样,其事其理是和佛、道相通的,就是所谓 ' 内圣外王 ' 之学。” 经过研究考察可知,即使 “内圣外王” 思想在儒学中终会得到完美解释,但是从提出思想背景和思想结构有着本质差异。

关键词:庄子 儒家 内圣外王

庄子” 内圣外王 “一次最早出自《天下篇》中一段话:“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单只研究这句恐难总结 “内圣外王” 的庄子本意解释,需结合《天下篇》的提出背景和时代环境。经论证、分析发现,《天下》篇与外杂篇中的《天地》、《天道》等篇均被归为黄老派的作品,侧面说明 “内圣外王” 其思想与黄老学派联系紧密,若从黄老学视角分析更为妥帖和准确。庄子提出 “顺应天道” 和老庄 “无为而治” 有异曲同工之妙,人道违反天道这应该绕道而行,而老子的天道似乎距离人间更远不可及。《内篇・齐物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与其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中庄子和老子皆认为尧舜违背天道将鱼放在地面上是违背了天道。《老子》对天道和人道的总评价:“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种人道将特权阶层和平民阶层分隔开,无疑违背人道,对应庄子 “内圣外王” 的 “内圣” 一词,也有学者认为庄子是继承了老子的 “内圣” 之道。庄子 “外王” 之道则认为天子和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进入高堂做官也是一种违背天道的做法,天子不应当对官员有过多的干涉和阻碍。人应当顺其自然、符合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拿来借鉴的 “内圣外王” 思想则作出了许多的改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儒学作为主流思想占据中国古代文化几千年,适应了朝代更迭和经济发展。往年学界的诠释都是围绕《大学》的三钢八目,以及后来宋明理学架构的阐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内圣外王的四个境界。但很多学者对于 “内圣外王” 有不同的释义,梁启超在《庄子天下篇释义》中将 “内圣外王理解为” 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 “。说:"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人格锻炼到精纯,便是内圣;人格扩大到普遍,便是外王 "。从外延上说,“儒家所谓外王,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都包括在内;儒家所谓内圣,把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都包括在内”。熊十力则认为圣人是拥有勇敢、善良和德才兼备之人,天子的愿望就是向往太平;冯友兰先生则认为圣人是包含大义之人,同样也是中庸之人,天子 “王” 就是最高的领导者・・・・・儒学的发展为 “内圣外王赋予不同的价值含义,这与庄子本义相距甚远,所谓的道家、儒家、佛道释义想通不过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讲法。

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是有关道术之思想的整体体现,有着庄子成熟独特思想的发展,儒家后来 “内圣外王” 的发展已超出庄子本义,不同的思想结构开出不同的理论之花。


参考文献

[1] 周宝银,王云鹏.《论语》首章发微 —— 兼论孔子 “内圣外王” 之道 [J]. 学习与探索

[2] 陈志伟。先秦哲学的内外之辨 —— 从儒家与庄子的比较看 [J].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3] 陈赟.《庄子・天下篇》与内圣外王之道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4] 洪佳景,李咏吟。从 “一” 与 “裂” 之争看 “内圣外王”——《庄子・天下篇》主旨探析 [J].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5] 梁涛.《庄子・天下》篇 “内圣外王” 本意发微 [J]. 哲学研究

[6] 张远山.《庄子》: 内圣外王之道 —— 从《老子》政治哲学到《庄子》生命哲学 [J]. 社会科学论坛

[7] 黄建跃。儒家 “内圣外王之道” 的三个维度 [J]. 伦理学研究

[8] 吕鹏。内圣外王:儒家思想的实践效用 [D]. 山东大学,2012.

[9] 陈仁仁。庄子 “内圣外王” 思想的三种形态 [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10] 李群。论儒家 “内圣外王” 思想的演变及当代价值 [D]. 东北师范大学,2006.

[11] 萧汉明。论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J].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2003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